养老与养心――当“中医养老”遇上“智慧养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黛玉在《葬花吟》中叹道:"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煞葬花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读罢虽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但若将黛玉眼中的花看做我们的生命,不免要问,死亡之于我们何为? 我们又将如何优雅地老去?诚如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所言:"当你老了中的‘老’字不仅涵盖今天的老人,还有明天的我们,也有未来的子孙后代,我们还有30年时间做好制度安排"。
在2019首届佛教养老论坛的现场,来自学界、公共服务部门以及企业界近300位嘉宾在福鼎资国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关于生命与死亡、关于养老与社会的探讨,同时也开出了他们的"药方"。
演讲嘉宾普遍认为养老是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应对,学界人士认为需要追根溯源,要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脉中的"中医养老",同时也可有所补充,譬如"异地养老",业界人士认为需要充分调动市场活力,探索"社区养老"、"智慧养老"的智能型养老新模式,而政界人士认为老龄化是全球都在面临的挑战,所有国家开出唯一药方就是"健康老龄化",解决老龄化社会中的刚需乃是重中之重。
01
"养老先天性是公益事业,商业资本只能解决高端人群的养老"
"养老不是一门非常好的生意,因其和老人的生命权密切相关,所以天生是一个公益事业",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窦瑞刚表示道,"商业资本只能解决高端人群的养老问题,养老实则是一个伪命题,老龄化对这个社会真正的挑战不是和年龄密切相关,是和老人的机能的变化密切相关的,而这个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来实现补偿衰退。",窦瑞刚补充道。
他认为公共服务部门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所有人"健康老龄化",同时政府公共服务的核心在于为老龄化加深过程中必须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
窦瑞刚先生做主题演讲
他以深圳市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的事业单位改制为例,表明深圳市为应对老龄化社会作出的有益尝试,分别是对原有的养老体系进行新型事业单位改制,实行社会化运营,同时通过科技和互联网的力量提升养老护理院水平,并且要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将机构养老的养老核心能力传递到社区,传递到家庭。
02
"养老就是养心,中医养老是对中华优秀传统的继承"
"由于民族医药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我们大量进口西药。我国药物大部分来源于国外,52%来自美国,32%来自欧洲",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安发国际董事长忧心地谈到,同时,药物进口势必会提升医疗成本,"我国政府就面临着医疗成本的大幅度提升,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真正的问题即老人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身体器官的老化和各种疾病井喷式的发生,这是自然规律"高益槐掷地有声地说道。
高益槐先生做主题演讲
他表示,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让老人老得缓慢、老得开心、老得健康"。"我是研究药物的,我相信传统医药的博大精深,相信‘一草一病’的治法,我们应该推动中医养老在整个产业的引导作用,寻找到一条救治父母,让其长命百岁的法子"。
《黄帝内经》也讲:"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杭州汇今智慧医疗机构创始人刘彬祝也表示,养老的养生就是养"道",就是养天地的‘阴阳之理’,而这个阴阳开合之理就是‘子午流注’,我们需要顺道而为,学习自然之法,来指导我们的健康。
"整个医学界主流的思想体系是西医,但是西医却无法从更深层次将人体的经络完全表达出来,也没有办法讲明‘春夏秋冬在人体的表达’,离开天地‘自然之法’,讲健康只是讲的局部问题",刘彬祝坦言道。
刘彬祝先生做主题演讲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医讲的就是这句话。养老就是在养心",刘彬祝谈到,追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生之法,可以追溯到上古的八卦、直到阴阳太极图、直到我们今天还在探索的《周易》,乃至于《黄帝内经》,等无不在谈论养生之法,而背后有一个终极逻辑,那就是顺"天地自然之法而为",诚如《道德经》所言:"有所为,有所不为"。
03
着力解决老人痛点,探索智慧养老、异地养老等新型养老模式
"智慧养老是解决养老人力短缺的出路",全国智能养老专家委员会委员王杰表示道,"智慧养老的关键就是要补偿老人的机能衰退,也就是智慧养老产品的适老化探索,比如大家所熟知的便携式健康监测、一键呼、可穿戴设备等",王杰补充道。同时表示,人工智能驱动的适老化智慧养老将成为未来发展趋势。
王杰先生做主题演讲
泉州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中国抗菌协会副理事长林国栋有不同看法,认为智慧养老的关键在于"解决老人生活中的痛点",例如智慧养老产品设计上如何解决"加龄臭"等功能性问题,比如老人鞋、老人鞋垫等更具体的实际操作层面。
林国栋先生做主题演讲
董势先生做主题演讲
首批国家三部委"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微尚信息科技创始人董势表示道,针对养老痛点需求,应提倡智慧养老生态理念,建设智慧养老平台集成结构体系建设,例如,区县四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探索即"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呼叫中心)+居家养老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专业化养老团队",着力解决养老宏观痛点。
熊坤新先生做主题演讲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熊坤新对智慧养老持观察态度,认为智慧养老只是隐性陪伴。表示:"老人对物质的需求很少,更多的则是对心灵的需求,特别是对心灵慰藉的需求,应该说人性的关怀才是最终的目的。在老人最无助的时候施以援助、出手襄助,才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职责,也是能让老人感到慰藉和宽慰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陆杰华先生做主题演讲
同时北京大学老龄健康与家庭研究中心副主任陆杰华就我国具体国情,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进行了"异地养老"的新型养老模式的有效路径探索,并就异地养老模式的问题、成因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做了详细分析。
他认为,"异地养老具有补充性与缓冲性优势,对区域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利于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平衡养老资源",但也表示推行起来还需要长时间的探索,需要政策的配套以及社会文化心理的转变。
林佩芬女士做主题演讲
最后,全国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林佩芬也对社区为本的居家养老"家庭病房"的社区养老模式进行了广泛实践,用社会工作的方法给社区赋能,给老人提供贴心的个性化服务,实现尊严养老。
至此,2019首届中国佛教养老论坛圆满闭幕,期待大家一起来成就养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