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论坛综述:促进佛教中国化,完成中国佛教转型
2019年5月26日晚上,第二届庐山论坛——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庐山圆满落幕(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受主办方委托在闭幕式上做论坛综述(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关卓)
第一分会场:佛教圆融观与文明互鉴(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
第二分会场:佛教慈悲观与文化自信(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
第三分会场:佛教缘起观与人文庐山(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
第四分会场:佛教与企业家经营智慧(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李保华)
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高斌先生发表闭幕致辞(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关卓)
第二届庐山论坛取得圆满成功(图片来源:凤凰网佛教 摄影:关卓)
2019年5月26日晚上,由中国文化院、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北京三智文化书院主办,九江市佛教协会承办的第二届庐山论坛——佛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学术研讨会在江西九江庐山圆满落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黄夏年教授受主办方委托在闭幕式上做了论坛综述。黄夏年教授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主题的时代意义,他认为此次论坛响应了习近平主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也说明了佛教有资源、有能力为当代社会服务,佛教有自信在构建共同体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届庐山论坛共收到论文36篇,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台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四川大学、复旦大学、西南大学、西北大学等高校及研究机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分别就佛教圆融观与文明互鉴、佛教慈悲观与文化自信、佛教缘起观与人文庐山、佛教与企业家经营智慧等四个分议题展开讨论。经过全天密集的学术讨论,庐山论坛硕果累累,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论点。
黄夏年教授对研讨会赞誉有加,认为"论文集中,发言热烈,论辩深刻,令人深醒",特别是大家一致认为"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与佛教的理论有所关联,予以分别说明如下:
文明互鉴大道"宽又宽"
适应现代社会,重构佛教命运共同体,有助于建立"3.0版"国际新秩序。佛教中国化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成功范例。可以对文明交流互鉴提供重要的启发意义。世界上各种形态的文明,之所以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可以繁衍数千余年而至于今日,莫不得益于文明互鉴。正如在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中,佛教戒律的精神通过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及行为规范的交流调适,既与传统和谐共存又形成了自己特色,戒律精神也表现出其地方性的圆融无碍及中国化的存在形态。
又如中日两国净土宗一脉相承,源远流长,共同秉承着昙鸾、道绰、善导一系所开创的持名念佛法门。中日两国佛教法乳一脉,自古东弘西求,交流互鉴,缔结了"黄金纽带"关系,形成了中日佛教命运共同体。
慈悲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体现
慈悲思想在中国是影响最大最广的理论,观音信仰超过了佛信仰,成为地方文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慈悲思想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慈悲是中国佛教的根本精神,也是菩萨戒的制戒宗旨。以戒为名是将佛教的慈悲精神以戒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制度的强制性保障慈悲精神的践行。
"大悲心"离开"菩提心"在修行上势必退堕,"菩提心"离开"大悲心"则失去社会意义。无论三辈往生,或九品往生,皆须发菩提心。
庐山文化的复兴
历史上庐山作为三教之圣地,佛教之重镇,庐山慧远继承了其师道安"本末等尔"、"有无均净"的性空之宗思想。慧远发愿西方佛国,跋除颠倒轮回之苦。憨山大师是庐山佛教德高望重的一位尊宿。虔修净业,弘扬净土,是其晚年在匡庐自行化他、弘法利生的一个重要方面。
现代庐山文化正处于积极复兴时期。当代都市中,居士佛教自组织大量涌现,蓬勃发展,逐渐改变着以寺院为依托的传统格局,这是佛教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同时也极大促发了佛教现代化进程。
佛学智慧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浙江大学教授董平,北京华成欣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磊,北京康德宏商贸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海燕,正心堂国际文化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赵一澄,仁和药业董事长杨文龙,江西宝峰寺住持衍真法师,三智教育文化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李漫博,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九江市佛教协会会长普钰法师,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论坛组委会秘书长高斌等学者、企业家、法师,围绕佛教与企业家经营智慧,如何用佛学智慧管理企业等相关问题展开讨论。
随后,北京三智文化书院理事长高斌先生在闭幕致辞中,对主办、协办单位与支持方表示诚挚感谢,肯定了庐山作为论坛举办地点的独特地理价值与深厚的历史底蕴,并以"虎溪三笑"的典故阐述了对佛教中国化继续深化的期盼。最后,高斌先生表示第二届庐山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随着国家的强大,中国佛教界将会在佛教命运共同体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将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贡献更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