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鼎资国寺是始建于唐代咸通元年(公元860年)的千年古刹,福建省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寺院之一。现任住持贤志法师以“文教禅净慈”五大弘法理念,积极践行人间佛教,寺院成为闽浙边界著名的佛教道场之一,弘法事业成绩显著。

为践行五大理念中的慈善悲愿,资国寺于2009年成立了福鼎市资国寺普贤功德慈善会。并于2018年,更名为福鼎市普贤慈善会,经上级主管民政部门审批,正式成为一所民间慈善机构。多年来,资国寺先后创办了弥陀村养老院、龚宇中医科诊所(即资国寺免费中医)等机构,并以推动公益养老、公益医疗、扶贫济困、紧急救助、社会福利以及保护环境的护生放生等各类慈善活动为己任,致力于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

为使慈善活动规模化,更好地发挥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发起佛教四众弟子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作用。资国寺遵照相关法律法规,与灵山慈善基金会合作设立“资国公益基金”,以此为载体,在服务僧伽、僧伽父母、老年居士医疗养老和基本生活等需求的基础上,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群和社会公益事业。

资国寺住持贤志法师,从“知恩报恩”思想出发,自1997年提出“弥陀村”佛教安养院理念,带动佛教养老大型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解决社会和家庭的养老压力,至今已有二十多年时间。二十多年来,资国寺致力于把弥陀村的建设,当作佛教服务社会的一个标志性工程,积极践行人间佛教精神,努力打造人间净土。

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和总结,艰辛无限的佛教安养探索之路渐渐柳暗花明,贤志法师创办的“弥陀村养老院”正式通过了政府民政部门的审批,养老院在建设理念、内部管理、人员培训、护理服务等各方面都逐渐形成了清晰的体系。资国寺“弥陀村佛教养老院”,获得了福鼎市、宁德市、福建省乃至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的关注和支持,他们纷纷表示,资国寺养老事业的模式值得学习和推广,鼓励佛教积极融入社会,为社会大众服务。

为使资国寺公益养老事业,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群,2021年,资国公益基金发起【僧伽安养】项目。项目所募资金将用于护持老病僧伽,僧伽父母,以及常年护持寺院、老来却孤苦无依的年老居士们庄严地走过人生最后一程。愿以三宝的威德,聚十方爱心与净财,普施于十方,让有缘者行善积德,让孤苦急难者脱离危困,弘扬大爱精神,为实现人间净土、温情和谐的社会尽一份力。

灵山慈善基金会成立于2004年12月,是在江苏省民政厅注册成立的公募型基金会。基金会以弘扬慈善文化,净化世道人心为使命。秉持专业、规范、透明的工作准则和“在路上,遇见自己”的价值主张,灵山慈善人致力于联合各界建设性的力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重构社会信任。2010年,灵山慈善基金会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社会组织”。2019年,灵山慈善基金会被江苏省民政厅评为“5A级社会组织”。其中,【僧伽医养】是灵山慈善2018年推出的公益项目,旨在为最容易被公众忽略的僧伽群体提供基础且必要的医疗养老和生活方面的保障,服务内容包含为僧伽提供社保、商业补充医疗保险、体检、日常生活物资供给等。项目推出至2020年底,共服务僧伽逾2万人次,累计支出1500余万元。